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2019初夏波羅的海三小國與俄羅斯之旅 (下)

() 俄羅斯
俄羅斯為一社會主義國家,是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1991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改制為俄羅斯聯邦,成為原蘇聯的唯一法定繼承國家。
它橫跨兩洲,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1.4億人口,主要為東斯拉夫民族,大多是東正教基督徒。二戰之後,與美國同為世界超級大國,有許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包括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及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
此行進入俄羅斯本土的第一站是聖彼得堡,接著轉至金環尋幽訪古,最後壓軸則是首府莫斯科

1.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市區,為俄羅斯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萬,是俄羅斯第二大城。聖彼得堡彼得大帝1703527日建立,在1712-1918年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經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二世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一戰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在列寧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1991蘇聯解體後,恢復聖彼得堡的原名。大部分市中心的歷史建築是1819世紀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建築。涅瓦河右岸的兔子島上則有彼得保羅要塞聖彼得堡最高的教堂彼得保羅大教堂。每天中午要塞仍會按慣例鳴炮。
彼得夏宮噴泉花園
我們在此參觀了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夏宮聖以薩廣場及教堂、藍橋、喀山教堂青銅騎士紀念碑尤蘇波夫宮冬宮博物館(又名隱士廬博物館)冬宮廣場亞歷山大柱基督喋血大教堂,並搭船遊覽涅瓦河,逛逛涅夫斯基大街,也到尼古拉宮殿享用晚宴及觀賞民俗舞蹈表演。因當地旅行社的失職,未能買到凱薩琳宮琥珀廳門票,使得我們取消普希金市的行程,令人扼腕。

隱士廬博物館收藏有世界名畫、珍貴物品達三百萬件,令人目不暇給。它與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列世界四大博物館。屬於俄羅斯富有貴族的尤蘇波夫宮則有一段費利克斯·尤蘇波夫謀殺拉斯普京(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崇信的妖僧)的故事流傳於世。在這人文薈萃的大都會至少要待3天以上才得窺其一二,走馬看花殊為可惜。
尤蘇波夫宮的收藏品
2. 俄羅斯金環
1967年,蘇聯作家尤里-貝奇科夫蘇維埃文化報派往蘇茲達爾採訪旅遊業的發展,回程不想走回頭路返莫斯科,找到另一條經雅羅斯拉夫爾返回的路線,引起社會廣大的迴響。政府決定派員考察,並確立了金環的地位。俄羅斯金環又稱大金環線金環古城,是一條以首都莫斯科為基地,以其周邊古老城鎮為重點的旅遊路線。這些城市歷史悠久,建築獨具魅力,是名副其實的「黃金」般的城市。主要城市有:雅羅斯拉夫爾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賽吉耶夫鎮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羅斯托夫科斯特羅馬伊萬諾沃
賽吉耶夫的聖母安息大教堂
此行我們只拜訪賽吉耶夫鎮(Sergiev Posad)弗拉基米爾(Vladimir)蘇茲達爾(Suzdal)三座古城;包括參觀賽吉耶夫聖三一聖塞爾吉斯修道院(Troitsky Sobor/ Trinity Monastery of St. Sergius)(UNESCO 1993)蘇茲達爾的古城堡克里姆林(Suzdal Kremlin[註一])木製建築博物館弗拉基米爾白色修道院 (White Monuments of VladimirUNESCO 1992)黃金門迪米崔教堂。行程另安排坐馬車遊古城,個人覺得噱頭味十足,倒不如安排進入蘇茲達爾聖歐蒂米奧救世主修道院參觀。
聖歐蒂米奧救世主修道院
在美麗如童話小鎮的蘇茲達爾下榻兩晚是個很好的選擇,有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和幾座各具特色的修道院,漫步其中,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田野開滿各種小野花,只見多名婦女摘採回去做乾燥花。此地盛產的小黃瓜則清甜可口,值得品嘗。『金環之旅』是此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旅程,若能多待幾天,並造訪其他古城,會讓此行增添更多美麗的回憶。
木造建築博物館 教堂
Bogolyubovo修道院
3.莫斯科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是俄羅斯的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全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都會區人口約1470萬,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是位於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一個建築群,為俄羅斯行政總部所在地,也是俄羅斯總統辦公處。
聖巴索大教堂
我們在莫斯科停留期間參觀下列景點: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莫斯科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新聖母修道院(UNESCO 2004)莫斯科地下鐵(又有『地下宮殿』的美稱)卡洛緬斯可耶皇家莊園(Kolomenskoye Park,莊園內有喀山聖母聖像畫教堂(UNESCO 1994))紅場(UNESCO 1990,含附近的聖巴索大教堂列寧墓歷史博物館)特列提亞美術館克里姆林宮(包括三聖塔克里姆林大宮殿沙皇鐘沙皇砲珍寶兵器博物館大天使教堂聖母領報大教堂聖母升天大教堂)太空博物館全俄展覽中心、七姐妹[註二]等。此外,也有些自由時間逛逛國營百貨公司阿爾巴特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街景
俄羅斯食物很合我們的胃口,行程中特別安排一些特殊饗宴,例如、邊遊莫斯科河邊用餐的遊河晚宴(可欣賞河岸邊的都市風景)、普希金咖啡館(Café Pushkin)的俄式風味餐。但在裝潢富麗堂皇的杜蘭朵宮廷餐廳用餐,則是發觀光財的另一噱頭。莫斯科行程之一原是觀賞馬戲團,在我們的請求下改看芭蕾舞(舞碼是改編自印度著名詩劇『莎恭達羅』的古典芭蕾舞劇-舞姬),這對旅行社有加分的效果。前往欣賞芭蕾舞當天,因交通打結,5分鐘的車程竟然花半個鐘頭還塞在路上,我們立即下車步行,才得以及時趕上開演。莫斯科雖有舉世聞名的地鐵及其他公共運輸工具,但市區天天上演塞車戲碼,真令人不敢恭維。
芭蕾舞-舞姬
此行在硬體部分可感受到俄羅斯泱泱大國的宏偉與氣魄。軟體部分則有待加強;例如、辦理入出境手續的效率,交通的紊亂,人民嚴肅的臉龐,當地旅行社的服務水準(導遊華語能力及敬業態度、部分行程的遺漏、車況等等)。但多元及色彩繽紛的教堂(如圓頂或洋蔥頭的東正教教堂[註三])、歷史悠久的修道院、雄偉的建築、豐富的人文藝術及歷史、幅員廣闊的地理景觀等等,每年仍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至於自然生態則非這次旅遊的重點,因此看到的動物不多。近年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大幅成長,對於旅遊品質是有些影響。我們的運氣不錯,旅遊期間天氣大多晴朗,但因地球暖化的緣故,六月的俄羅斯已進入盛夏,需有防曬的裝備。或許五月才是較佳的旅遊季節。若只想到聖彼得堡,且省去辦俄羅斯簽證的麻煩,可在北歐旅遊時,搭乘郵輪St. Peter Line (https://stpeterline.com/marshruty),從芬蘭赫爾辛基俄羅斯聖彼得堡(72小時免簽),再順遊愛沙尼亞塔林,也是不錯的安排。

註一:『克里姆林』是指城市中心的堡壘。
註二:『七姐妹』是指莫斯科七棟史達林式建築,建於史達林執政的最後十年,結合巴洛克與哥德式的建築風格,以及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建築技術。包括俄羅斯外交部大樓Radisson Royal Hotel(舊名烏克蘭酒店)藝術家公寓莫斯科列寧格勒希爾頓酒店庫德林廣場大樓莫斯科國立大學主建物及重工業部紅門大樓等七棟。
註三:東正教教堂圓頂的數量(多為奇數)和顏色大有講究,多取自聖經裡的典故;例如、金色-基督或聖母升天;藍色-聖母誕生;綠色-聖人;黑色-修士。十字架也與天主教不同,上下各多一道橫槓。

相簿連結:


3 則留言:

JJ 提到...

一到俄羅斯這個橫跨歐亞兩洲的世界面積第一大國(國徽是個雙頭鷹-同時向著東西兩面),立刻感受到和波海三國大不相同:首先,就是「大」;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也在波海邊,但充滿了歐洲的風味~古堡、城牆、運河、宮殿、花園、教堂(東正教)一應俱全,但使用的是俄文(有33個字母,有些和英文一樣,但有許多不同,我們幾乎連望文生義都做不到);這也難怪,此地本就是沙俄時期向歐洲模仿來的展示品,在在顯示著俄國想要告訴歐洲「你們有的,我們也都做得到」--這點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有幾分像,只是因緊鄰歐陸,所以「西化」就更早了許多年。

莫斯科則是政經中心兼第一大城(歐洲第四大),人口千萬以上,約佔全國1/10,城市整潔乾淨,是個有點老舊味道的現代化都市~雖有地鐵及其他大眾運輸系統,但市中心塞車似為常態。值得一提的是,此城是沿著蜿蜒的莫斯科河而建,主要建築都在河邊,乘坐中大型遊船可飽覽全景,個人覺得比威尼斯壯觀多了。地鐵則有兩個特色:可能因冬天太冷又容易積雪,地面出入口都在主要道路旁的大樓室內;另外,在蘇聯時代完成的部分,地下車站貼滿金碧輝煌的彩繪磁磚,只是畫像內容多在彰顯當年「共產主義天堂/世界頂尖強權」的形象。由於今天仍可見到這些壁畫及散布在市區各處的偉人像(彼得大帝、馬克思、列寧、普希金、托爾斯泰、朱可夫、加加林等),俄國人應仍相當有緬懷過往盛世的情懷。

就歐亞歷史而言,在13世紀俄國建國(莫斯科大公國),不久就被來自東方的蒙古的欽查汗國統治,好不容易在14世紀正式獨立(沙皇時代),可是首都莫斯科又在16/17世紀相繼被韃靼人和波蘭人攻陷,只好由彼得大帝在1700年遷都到聖彼得堡;直到1918年蘇俄成立才又遷回莫斯科。至於來自西方的挑戰也不遑多讓,除了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外,最著名的就是來自法國的拿破崙和上個世紀的德國希特勒,兩者都橫掃歐陸,直到最後在聖彼得堡(也就是列寧格勒/史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兵敗而終。其中拿破崙的部隊還攻下一座莫斯科空城,最後反而在隆冬嚴寒的氣候下飢寒交迫而被殲滅~所有法軍當年遺留下來的大砲,如今都原件陳列在克里姆林宮的建築物外。整體而言,俄國的樣貌和我們印象中的「邪惡的帝國」大不相同。但不爭的是,相較於歐美各國,自從沙皇時代迄今,俄國都是個堅強、奮戰、但常以高壓手段統治的國家,這或許和他們的歷史經驗及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吧。

JJ 提到...

分享一點歐洲旅遊的心得:我們前後拜訪過歐洲許多地方,整體的感覺是北歐大多是物價高昂的福利國,人們友善,公園中嬰幼兒甚多,而且常由男士(爸爸?)照顧;中/西歐人們步調較快,表情似較嚴肅,公共場所少見嬰幼兒,食物較單調;南歐人們步調慢,大都市中觀光客多,市容較髒亂,飲食則多變化;東歐相對落後,人們較嚴肅,宗教/文化/種族多元,食物也可口;波海以東的區域與東歐類似,但地廣人稀,氛圍大都親德疏俄(雖然和俄國相鄰且都以東正教為主)。俄國文化及食物自成一格,帶有亞洲(尤其是中亞)風味。和中/西/北歐比較,南/東歐及俄國的都市治安較差。

JJ 提到...

又,我們對外國總會有個先入為主的成見(貼標籤),這或許難以避免,因為總要有個「概念」再說嘛。但是實地造訪,甚至在當地小住一段時間後(long stay?),往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就以印象中「鐵板一塊」的俄羅斯來說,除了要考他們的歷史經驗及地理環境外,大都市和小鄉村也截然不同~前者道貌岸然,後者煦煦可親。尤有甚者,即使在「戰鬥民族」中也不乏人道藝文的關懷者,如托爾斯泰(文學家)、柴可夫斯基(音樂家)、以及我們一般不太熟悉的瓦西里 韋列夏金(Vasily Vereshchangin藝術家~他在一個世紀前的許多反戰畫作可在網路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