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家扶懇親會及志工點滴

九月底的週末,北高雄家扶中心真愛碼頭舉辦認養人與認養童的懇親活動。我們一早搭火車到高雄,借用高雄市公共腳踏車騎到靠近碼頭的雄女站,再步行至報到處─「痞子英雄館」。
隨著人潮走到碼頭,便看到正夯的『黃色小鴨』矗立在碼頭邊。好不容易找到集合地點,工作人員發給參加者有著不同圖案的名牌,以便認養人與認養童在「相見歡」的活動中相認。參與活動者相當踴躍,因此分成14小隊。現場雖有些凌亂,但仍可感受到大家的熱情。有些認養人前一晚便攜家帶眷遠從台北南下。我們與小薇和她哥哥小祥相認後,老伴和他們玩起九宮格的遊戲,雖是初次見面,很快就有如一家人。接著是「帶動跳」的節目,只見人牆高築,看不見前面的帶領者,因此大部分的人並未跟著舞動。若能將講台升高,或在人潮中安插幾位熟悉此活動的志工幫忙帶領,效果應該會更好。以黃小鴨及碼頭當背景拍團體照後便各自活動,約好11點半到餐廳用餐。光榮碼頭駁二特區遊客如織,許多販賣黃小鴨紀念品的攤販也趁機大撈一筆。在此很容易走散,幸好我們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才不至於將孩童弄丟。沿途教兩兄妹認識一些動植物(白頭翁、輝椋鳥、榕樹等),他們倒是興致勃勃。還沒走到黃鶴樓餐廳,孩子們就喊累,大概是因天氣熱加上平時少運動的緣故。用完餐後,再度到碼頭集合,分批搭乘觀光船遊高雄港,孩子們興奮地在船艙外欣賞高雄的天際線以及停泊於港口的軍艦、商船、舊倉庫等。最後回到餐廳聆聽部分參與者的感言,我們也見到來接小薇兄妹的單親媽媽,在交換一些意見後,互道珍重。





這次活動再度呈現台灣民間的活力與溫暖。在紛擾的社會裡,有許多公益團體在各個角落奉獻、服務,吸引不少志工的加入。志工們也多秉持「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態度,為提升弱勢或社會邊緣人的福祉而奉獻一己之力。在退休後加入幾個志工團體,感覺到我們的社會處處溫馨,但在執行面上個人覺得還有加強的空間。例如、辦活動是否有完善的規劃和準備,實際工作是否與招募志工時的告示相符(例如課業輔導或行政志工變成販售商品或廚房打雜人員,諮商工作外加打掃等),有無志工的訓練課程以提升其工作能力(有些工作需有相關的基本訓練才能勝任愉快),是否有評估績效的機制等。因為不當的使用志工將抹煞志工的熱忱,能力不足的志工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學期繼續在某小學擔任課業輔導的志工,有兩項改變讓人相當欣慰;其一、學校將「補救教學志工媽媽」的名稱改為「向日葵伴讀志工媽媽」,更貼近實際的狀況,且能照顧到孩子們的自尊心。其二、在評估他們的課業能力後,去頭截尾,成績還可以的孩子們回歸一般教學,有明顯學習障礙的孩子們則由具專業能力的特教老師輔導,其餘的才由志工媽媽協助,這讓課輔更有效率。無論在家扶中心或小學,看到大部分的教育問題源自於失能的家庭。除了課業外,最嚴重的問題其實是在生活教育這部份,孩子們不是缺乏關愛,便是因家長的補償心態而過於溺愛,養成偏食、驕縱、不知惜福的習慣,真是教人痛心及深感無奈。根本之道應從源頭(亦即家庭)做起。但改善失能的家庭是一項大工程,包括經濟的提升、家庭的建構、家長的再教育、社會的安定、價值觀的匡正等等。社福團體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亟待政府關注這些議題,並挹注資源。

3 則留言:

JJ 提到...

志工固然是志願(無酬)提供服務者,但助人為快樂之本。換個角度想,既然那些被服務的人給了志工快樂與成就感,他們不也就是我們的「貴人」嗎?倘若志工能強化自我體認就更好了:1.徒有熱忱欠缺本領,依然無濟於事;2.任勞還得要任怨,才能歡喜做甘願受—那些受助者若已經具備我們的本領及身心狀況,還會需要我們的服務嗎?最後,志工們都是這個社會的瑰寶,讓我們給自己大力鼓掌!

匿名 提到...

的確, 改善失能的家庭是一項大工程, 特別是家長的再教育, 我真想投降! --- Ling

JJ 提到...

改善失能的家庭的確是件大工程,通常沒法子只靠少數熱血志工去做,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結合公部門及民間社福團體的力量,在社區改造上著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