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電腦也會選審查委員!

過去有句流行的廣告詞:「電腦也會選土豆﹝花生﹞」,國科會在監察院的要求下,將改變行之有年由複審委員共同推薦所有初審委員的作法,亦即三分之一的審查委員將由電腦依學者之研究專長隨機挑選。乍聽之下好像很公平,實則更易被有心人士操弄,因為電腦資料檔中的研究專長是由申請人自行填寫,有些計畫申請人連如何撰寫研究計畫都搞不清,甚或自以為具多方面的專長,與一般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落差。若未考量這些所謂的學者專家在他們的研究領域表現是否夠水準,行事是否夠客觀,任由電腦從這樣的資料庫中隨機挑選出審查委員其實是堪慮的。由複審委員推薦初審委員的辦法本就已考量各委員之研究專長,並參考其近年來的表現﹝包括研究成果、公正性與客觀性等等﹞,後者很難從電腦檔中看出端倪,仍得靠人腦作判斷。若電腦這麼萬能,舉凡監委的提名及各項選舉是否皆可由電腦代勞?
此外,監察院也要求國科會各學門召集人必需依公私立院校的比例分配。據聞某監委於任職公立學校時獲國科會的計畫補助,但轉任私校後屢遭滑鐵盧,因而認定是私校被打壓所致。這種推論實在荒謬,也犯了「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通病。計畫未獲補助的理由只有一個,不是計畫書寫得不夠好,就是近五年的研究表現不佳,理應檢討是否自己因忙於作官或外務太多所致,豈可將肩負學門研究發展及規劃的學門召集人做齊頭式的分配?不可諱言地,一般公立學校的研究表現較私校佳,理由包括私校投入研究的資源較少、教學負擔較重等等,國科會也曾考量私校的困境而另設補助私校的研究計畫,但成效不彰,因為部分私校並未改變其辦學店的作風,政府的補救措施有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反之,有些私校即使未享特別待遇,研究教學表現及計畫的通過率與公立學校不相上下,端看是否有心辦學罷了。
國科會倒是在學門的劃分及學門召集人的挑選應審慎為之。若學門的歸屬不當,可能面臨有些學門無法找到適當的審查委員或部分學門多處通吃的狀態。召集人除了須有傑出的研究表現外,也應考量其公正性,尤其是擔任涵蓋多個次學門的學門召集人應秉公正客觀的態度對待各次學門,而非獨厚自己的次學門。
監委諸公在握有尚方寶劍之際,是否更應緊守個人分際,不要成了手持利刃的妖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