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擠進世界百大是否就代表我們的教育向上提升?這是個頗值得深思的問題。在科教文經費嚴重不足之下,政府提出「五年五百億」的政策只是稍稍填補經費缺口。各校因為搶資源,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最後「錢落幾校」,未獲補助的學校只好自求多福。若說「五年五百億」就能提升台灣的教育,還真是效率(笑話)無人能比!
在價值觀扭曲的社會(包括大部份教育界人士及學生家長),「考試領導教育」,學生只求高分,變成考試機器,但卻缺乏常識,未能學以致用。同樣地,以「擠進世界百大」做為高等教育的目標,各校便針對其評估指標提出對策;例如、聘些外籍教師或招收少數友邦的外籍生(或華僑)當作國際化的手段,以研究論文發表的篇數或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作為研究成果的判斷依據。這些都是短線操作,缺乏長遠紮根的作為。恐怕台大擠入世界百大只是曇花一現,台灣的教育還是無法提升。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業,怎能以短線操作來經營?除了政府應編列合理的預算(多科教文,少軍備及不必要的交通建設)外,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也很重要。要提升人民的素質,最基本的國中小義務教育應投入較多的資源,尤其是偏遠地區或弱勢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更多的挹注,而非在高教部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國中小學校則需教學正常化,按表操課,切勿因某些優勢家庭小孩的偷跑而跳過一些章節,讓未在起跑點偷跑的弱勢孩子們永遠跟不上。我們也應改變追求成績或排名的虛華思維。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若能腳踏實地,並努力不懈,豐碩的果實自然唾手可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