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2019初夏波羅的海三小國與俄羅斯之旅 (上)

六月初與親友一起參加近代旅行社的『波羅的海三小國與俄羅斯18日遊』,行程如下:
D1-台北/高雄>香港>莫斯科>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
D2-[俄羅斯Russia]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庫爾斯沙嘴國家公園(Curonian Spit N.P.)>[立陶宛Lithuania]克萊佩達(Klaipeda)
D3-克萊佩達(Klaipeda)>寇納斯(Kaunas)>維爾紐斯(Vilnius)
D4-維爾紐斯(Vilnius)
D5-維爾紐斯(Vilnius)>蕭蕾(Siauliai) >[拉脫維亞Latvia]包斯卡(Bauska)>里加(Riga)
D6-里加(Riga)
D7-里加(Riga)> [愛沙尼亞Estonia]帕爾努(Parnu)>塔林(Tallinn)
D8-塔林(Tallinn)
D9-塔林(Tallinn)> [俄羅斯Russia]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D10-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D11-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莫斯科(Moscow)
D12-莫斯科(Moscow)>賽吉耶夫鎮(Sergiev Posad)>蘇茲達爾(Suzdal)
D13-蘇茲達爾(Suzdal)
D14-蘇茲達爾(Suzdal)>莫斯科(Moscow)
D15-莫斯科(Moscow)
D16-莫斯科(Moscow)
D17-莫斯科(Moscow)>香港
D18-香港>台北/高雄

() 加里寧格勒:

加里寧格勒原名哥尼斯堡,是普魯士王國省份之一的東普魯士首府。二戰德國戰敗後被蘇聯併吞,成為蘇聯的一州。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州變成俄羅斯的外飛地,與俄羅斯本土隔離。它與聖彼得堡俄羅斯波羅的海僅有的兩個不凍港。

因在莫斯科轉機時間不到2小時,要辦理入境手續、提領行李、轉國內線再重新辦理報到登機,以致無法趕上原訂班機,幸好領隊Rory危機處理能力不錯,立刻安排改搭下一班機,抵達加里寧格勒已是深夜。
加里寧格勒救世主大教堂
次日上午到市區遊覽(含勝利廣場、哥尼斯堡大教堂Königsberg Cathedral、康德之墓及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下午至橫跨俄羅斯立陶宛的『庫爾斯沙嘴國家公園』[2000 UNESCO],沿著分隔波羅的海庫爾斯潟湖的細長沙洲(長約近百公里)前往北邊波海三小國之一『立陶宛』的克萊佩達(Klaipeda)。個人覺得台南七股的『頂頭額沙洲』景觀實不遑多讓。由於過兩國邊境需辦理出、入境手續,俄羅斯端工作效率極差,久候多時,移民官才意興闌珊地幫我們辦出境手續;反之,入境立陶宛則快速多了。

 () 波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波海三小國曾被蘇聯併吞,於1990年代相繼宣布獨立,之後均加入歐盟。因擁有舊城區、宮殿、城堡及教堂等豐富的文化資產,故三國的首府均被列入世界遺產,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
 1. 立陶宛旅遊景點-包括克萊佩達克萊佩達大學與老城區;立陶宛第二大城寇納斯的中央廣場、聖彼得保羅教堂聖法蘭西斯教堂及古城堡;首都維爾紐斯舊城區[1994 UNESCO] (黎明之門、聖安娜教堂建築群、維爾紐斯大學、總統府、維爾紐斯大教堂及教堂廣場、格迪米納斯塔俯瞰美麗的舊城風光與教堂廣場)KGB博物館(種族屠殺犠牲者展覽館)及社區改造成功的對岸共和國。並至維爾紐斯近郊的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Trakai Historical N.P.)造訪水中城堡─特拉凱水上古堡。離開立陶宛前往拉脫維亞途中,順道拜訪位於蕭蕾的宗教聖地『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當遊覽車馳騁於鄉間小路時,偶爾可見到路旁田野或樹頂上的立陶宛國鳥─白鸛。
特拉凱水上古堡
聖安娜教堂
2. 拉脫維亞旅遊景點-首先至邊界小鎮包斯卡參觀有巴洛克式後花園的『朗戴爾宮殿(Rundale Palace)』,之後前往首府里加。在里加舊城區(1997 UNESCO)的市政廳廣場逛逛,看看『黑人頭之屋』、『三兄弟之屋』、『里加大教堂』(Doma;有世界最大的風琴和彩繪玻璃窗)、『大小基爾特之屋』及『貓之屋』,或是欣賞新城區的新藝術建築,都是不錯的選擇。位於高雅國家公園(Gauja National Park)內、有著『拉脫維亞小瑞士』美譽的西古達(Sigulda),則可參觀『古特曼洞穴(Gutman Cave)』、『圖雷達城堡(Turaida Castle)』與『塞西斯城堡遺跡(Cesis Medieval Castle Ruins)』等名勝。到拉脫維亞一遊,別忘了帶美味的Laima巧克力或號稱具療效的黑藥酒(black balsam)當伴手禮。
 
朗戴爾宮殿
黑人頭之屋
3. 愛沙尼亞旅遊景點-第一站拜訪的是愛沙尼亞夏之都帕爾努,赤足走在細軟的波羅的海海灘甚是舒服。於參觀其老城區最古老的建築『紅塔』與巴洛克式建築的『伊莉莎白教堂』後,前往愛沙尼亞首都塔林(1997 UNESCO)塔林的亮點位於兩個古城區(圖姆皮Toompea上城區以及下城區),包括具典型俄羅斯風格的東正教教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圖姆皮城堡』(城牆、城塔)、具有巴洛克式木雕古鐘的『聖靈教堂』、哥德式的『市政廳』、『市政廳藥局』、『三姐妹之屋』、『大基爾特之屋』與『聖歐拉夫教堂』等。還可登上城牆或聖歐拉夫教堂尖塔俯瞰美麗的城區景色。此外,郊區的『卡利柯治王宮』、『愛沙尼亞戶外博物館』與位於拉赫瑪國家公園保護區內的『帕爾姆斯莊園』也是熱門旅遊景點。位於芬蘭灣塔林芬蘭赫爾辛基遙遙相望,許多芬蘭人喜好搭渡輪到此購物(因與北歐國家比較,物價相對便宜)
塔林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Patkuli Viewing Platform觀景台
在認真負責的華人導遊大劉導覽下,我們對波羅的海三小國有較多的認識。可惜其自然景觀無法與亞得里亞海邊的幾個小國(南斯拉夫)相比。

本團的餐食很好,幾乎餐餐可點現榨果汁或酒類(註:立陶宛蜂蜜酒、里加黑藥酒均值得嘗試),甚至有幾餐還可自由點菜(ala carte),領隊Rory對團員服務相當專業及周到,為此行加分不少。

相簿連結:
加里寧格勒及美食篇   https://photos.app.goo.gl/bGvC2Go5iE6QjQZf7

4 則留言:

JJ 提到...

版主費心了!我就補記一些「道聽塗說」,但經過大致查證的背景資訊,供作參考:
波羅地海三國和俄羅斯的外領地加里寧格勒是連在一起的四塊領土,分屬四個國家;面臨波海,也都有不凍港。由於位在東北歐,曾是十字軍東征的北路要衝,也是歐洲強權(主要是德/俄兩國)的必爭之地,在近一兩百歷年的歷史上曾多次易主,想來這塊地上應灑滿了各方「烈士們」的鮮血~只在近二三十年來維持著恐怖中的和平,讓我們得以造訪。
四個小區塊仍各有特色:自南往北,A)加里寧格勒,有許多德國東普魯士風味的建築/古蹟,二戰後正式劃歸俄國,曾是軍事禁區,近年來才開放觀光,民間以德語為主但官方語言是俄語。B)波海三「小國」其實並不小,每國都比台灣大一兩倍,平原為主只是地廣人稀,最少/小的愛沙尼亞人口只有約一百五十萬人,全國一半的面積是北方原始林。這三國都已加入歐盟,在俄國強鄰壓力下試圖維持歐洲主流氛圍~使用歐元,我國護照無需簽證,LINE可通也不用「翻牆」。b1)南方的立陶宛最大,人口近三百萬(多為立陶宛人信天主教,男子籃球世界第三!),在中世紀曾和波蘭結盟對抗蒙古汗國/莫斯科大公國/瑞典王國等~比較有「獨立自主」的企圖。b2)拉脫維亞在中間,人口近兩百萬(境內有近三成人來自蘇聯時期的中亞小國,不會講拉脫維亞語,建國後仍難入籍),首都里加曾做為十字軍及德軍的前進指揮中心,也是波海的主要貿易港,擁有較佳的工業/觀光/交通(波羅的海航空),和歐洲及俄羅斯聯邦各國的關係都良好。b3)愛沙尼亞的首都塔琳隔海灣與芬蘭赫爾辛基及俄國聖彼得堡相望,人種偏北歐、文化親德國、地理位置則緊鄰俄國。二戰時支持德國,因之在戰後蘇聯時期被嚴酷報復;目前和芬蘭維持密切關係,經濟狀況佳,資訊科技發達,全國公私事務幾乎都可在網路上完成。

JJ 提到...

另外,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的老城區外走著走著,竟然走進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國中國~ Užupio respublika「對岸共和國」。據維基百科:『1997年4月1日,該區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並擁有自己的國旗(手掌圖案,上有UZ記號,顏色隨季節而變)、貨幣、總統、憲法,並成立一支12人的「軍隊」,不過後來因為立陶宛加入北約,「軍隊」宣布解散。』
其實該地位在環繞古城區的河對岸,曾是個沒人關心的破舊社區,因租金便宜而吸引許多藝文人士進駐。他們腦力激盪出引人注目的點子~成立個理想國,強調「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對每件事情擁有做與不做的權利。」在某個巷子牆上刻有以多國文字書寫的憲法,其中也包括繁體中文版,對我們還滿有吸引力的。
各巷弄中有許多別緻的咖啡廳、小酒館和藝品店,到處(包括小溪中和路樹上)都可看到光怪陸離的牆面塗鴉/文創作品/裝置藝術等。2002年4月4日,一個吹小號的天使雕像在廣場上揭幕,象徵該區藝術自由的復興。據導遊說,在國慶日當天廣場上的水龍頭流出來的不是水,而是免費的啤酒~不知確否,因該國國慶日當天就是愚人節!
不過該「國」已在轉型中,原因是有了觀光客就有商機,租金自然水漲船高,只怕變成商業區就留不住藝文人士了。所以,想去見識一下的朋友們,得加快腳步了。

JJ 提到...

還有關於Baltic sea有不同的中譯,如波羅地海、波羅的海等;由於我在年幼時聽聞歐洲有個「菠蘿的海」,對此深為嚮往~腦中幻想世上竟有充滿菠蘿(鳳梨)的海!這回有幸親自到訪,豈可錯過此等奇景?結果當然大失所望,海上一個鳳梨也沒看到。不過有另一收穫~海灘邊的水嚐在口中幾無鹹味!原來此海位於高緯度,且近乎封閉,四周陸地水源充沛(雨水加上融化的雪水),以致海水鹽度被大幅稀釋(從一般海水的3%鹽據說降到近乎生理食鹽水的0.9%鹽)。尤有甚者,庫爾斯沙嘴環繞的潟湖水位竟比海平面還高15公分,怪不得在水邊的沙洲上有闊葉樹林(不像我們海邊只能種耐鹽的木麻黃來固沙,還往往在颱風過後因浸泡海水而枯死)。

JJ 提到...

又,地處德俄之間的拉脫維亞,獨立後有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女總統(Vaira Vike-Freiberga),她在二戰時曾是個小難民,流亡國外超過半世紀,返國成為虛位元首後,仍發揮她的影響力,讓國家能轉危為安~小國的偉大政治家。
她的自傳+自二戰迄今的相關故事請見連結
BBC News - From child refugee to president: Latvia's Vaira Vike-Freiberga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4911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