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孩子,希望你好好長大!


之一
第一次踏入你的家門,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家徒四壁」。地上則凌亂地散布著紙屑、垃圾及衣物,你說是弟、妹們的傑作,單親母親忙於工作沒空整理,似乎你已司空見慣,也無意幫忙收拾。在天花板上唯一的一盞日光燈下,開始我們每週一次的課輔。雖然小學時期上過英文課,但是國一的你從A唸到G就無法接續下去,於是我們開始每週唱一句ABC兒歌,約四週後終於可以從A唱到Z。你說數學習作不會寫,在解說過後也沒那麼困難。你說作文或聯絡簿上的生活札記隨便寫寫便可,反正老師會給個分數。孩子,其實你不笨,也很會察言觀色,只是學習態度不夠積極,敷衍以對,也因此課業成績都不理想。我注意到你是個懂事、禮貌又貼心的女孩,會幫忙準備晚餐、帶小妹,但也有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偏食(愛吃垃圾食物,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咬指甲、趴在桌上看書(已有輕度近視)等等。雖然家境欠佳,母親對你們是寵愛有加,再忙也要接送你上下學(雖然學校就在住家附近)。或許是長輩縱容的管教方式導致你養成依賴性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看在眼裡不免心痛。為了有較多時間輔導功課及改變你的生活態度,每週的課輔增加為兩次,除了英文及數學外,更加入一些短文的閱讀,希望在課業之外,能讓你增廣見聞及分享他人的生活小故事。即使須在寒風刺骨的冬夜裡騎著單車來回奔波,我也甘之如飴,因為「孩子,我希望你能好好長大」啊!
之二
你沒上過幼稚園,也沒提前學習ㄅㄆㄇ,在為大部分已偷跑的小朋友設計的課程進度裡有點跟不上,因此被導師送出來接受注音符號的個別輔導。剛開始到教室接你上課時,見到一個瘦小、靦腆的小男生怯生生的走過來,不發一語。我牽著你的小手到教室,問了你的名字,並告訴你來這裡上課是要讓你更棒。你乖乖地跟著唸注音符號,經過幾次反覆練習與玩測驗遊戲後,雖然ㄓ與ㄗ、ㄕ與ㄙ偶有混肴,平仄四聲也還不太熟練,但在誇張的肢體語言暗示下都能答對。當你答對時,馬上誇獎你「好棒!好厲害」,你還是面無表情的酷酷樣。在試探了幾個話題之後,發現你很喜歡昆蟲,只要談到昆蟲,你的話匣子就忽然打開,滔滔不絕。問你是否喜歡讀繪本,你答「是」,因此請你帶喜歡的繪本來,你一段、我一段地輪流朗讀。偶爾也玩聽寫測驗的遊戲,當我再度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測驗紙時,你會很有默契地說「又來了!」,且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真是可愛。雖然你很內向,羞於表達,但我知道你是很棒的,你懂得的詞彙也相當多,難怪會是「文字接龍」的達人。孩子,加油!
之三
「老師,我為什麼要來這裡?是因為我功課不好?同學說我是班上的敗類!」孩子,聽到你這麼說,心中真是不捨,小小的年紀被貼標籤,真是無比的沉痛!聽志工媽媽們說,除了不懂事的小孩會對同儕貼標籤外,少部分的老師也有標記學生的行徑,譬如常常露出不屑的態度、安排特別座或採同儕孤立政策等。小一的孩子剛進入正式的國民教育體系就被貼標籤,不啻扭曲了教育的意義,也宣示他命運多舛的未來。身負國民教育重責的教師﹝尤其是小一的老師﹞豈能不慎?不僅自身要謹言慎行,看到孩子不當的言行也應立即導正。不可否認地,大部分老師在工作崗位上善盡職責,也贏得大家的尊敬,但一位教師帶三十幾個小朋友,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子曰「有教無類」,請給孩子們公平受教的空間吧!
之四
數學輔導課正在教「加減法」,你將手指頭伸出來努力地算著,結果算錯了。我告訴你這題答案不對,請你重算,我的手指頭也借你用,你卻堅持自己沒錯,並且拒絕繼續作答,讓一向認為「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以及堅持「是非對錯」原則的我束手無策。有位志工媽媽提醒我對輔導班的孩子們不能用「錯」或「不對」的字眼,因為他們缺乏自信,無法承受否定句。原來順境中的小孩要給些磨練,但逆境中的孩子則需多給鼓勵,這是我當志工的一項領悟。

沒有留言: